乐于助人的女代表—— 记舒城县人大代表 董邦群
座落在舒城县干汊河镇西、洪宕村羽毛加工区的羽毛业“老大”——华健羽毛制品有限公司,如今是一个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拥有工人400多人、年产值已达4000多万元的羽毛大户,谈起“华健”的发家史,周边群众无不夸赞“华健”的女老板、舒城县人大代表董邦群这个企业的“内当家”精明能干、品德高尚。
董邦群是在1992年,经人介绍与洪宕村胜利组男青年汪广清自由恋爱结婚的,当时这位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女青年,虽然在生活比较宽裕的娘家也是个“乖乖女”,但是她一点也没有娇气。刚来到汪家,这个家庭还只是个刚能够维持温饱生活的家庭,家中上有年过六旬的婆母、婆父,且婆父身体不好,丈夫也是位老实本分的庄稼汉。面对家中负担及目前的境况,董邦群这位有经济头脑的女人,新婚期就和丈夫谋划起发家致富的事。起初,丈夫只是在农闲时节,随本庄户一些前辈挑着货郎担子,起村串户,零星收购点禽毛,出售给收购站,赚点贴补家用的零钱。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做羽毛货郎生意,她主动承担了家中所有家务活。后来董邦群看到邻组张氏兄弟干起羽毛加工厂大生意富起来,就萌发开办羽毛加工厂的主意。当她把这个主意告诉丈夫汪广清时,汪广清愁着无本钱办厂,董邦群就尽力想方设法支持丈夫创业。丈夫办厂缺资金,她还主动回娘家帮他筹借。羽毛加工厂办起来后,丈夫要到外面忙购销业务,她就主动承担起厂内加工管理的事。正是有了夫唱妇随这样好的创业环境,使得羽毛加工厂越办越红火。董邦群夫妇俩在1998年初办羽毛加工厂时,厂房面积只有150平方米,且厂房低矮破旧,只有1台洗毛机、14台切片冲床,拥有职工28人,办厂流动资金也仅有2500元。但到2006年初,她们的加工厂通过滚动式发展,正式挂牌成立“华健羽毛制品有限公司”,厂房面积扩大到5000平方米,拥有一座标准化办公楼和近百间厂房、70多台切片冲床、4台洗毛机、3台烘毛机;集高、中、低档羽毛切片、羽毛球制作一条龙生产,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拥有生产工人400多人,年产羽毛球40万打,年产值4000万元,年上缴税10多万元。她家也成了当地较有名的富裕户。俗话说:妻贤家不出混事,家庭和睦万事兴。如今一谈到家庭富裕的生活,婆母就想到媳妇的好处,逢人便说,这是媳妇邦群给带来的福气。
董邦群不仅是持家理财的好帮手,她还能积极主动支持镇村组的工作,能处理好与集体的关系。别看董邦群在厂里是个忙人,但她对集体的事、对组织上安排她的事,她也一点不马虎。自去年底,她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无论厂里和家中事多忙,她都能积极参加县、镇人大机构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人代会休会期间,她积极走访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向上级人大、政府反映民意,提建议,白天忙厂里和家中的事,她就利用晚间时间串门,收集群众的意见。在她任县人大代表期间,她先后向县人大和镇人大、政府及村里提了十多条建议,包括修路、修渠、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等多项意见,都得到了重视和解决。为了使自己掌握更多的法律和政策,当好人大代表,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董邦群买来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挤时间自学,同时也为了办好自家的厂,她还认真自学管理类书籍。董邦群不仅积极履行代表职责,还积极支持公益事业,村、组安排修路、修渠等公益事业,她都带头出资,近二年村、组修路,她带头捐资二万多元。此外邻居们有了困难,她也总是尽力帮一把,如今在她家羽毛加工厂上班的工人多是些困难户,在她家厂里400多工人中就有200多人是贫困户,通过她的帮带,已有50多人脱贫致了富,拆草房盖楼房
当初,董邦群同丈夫创办羽毛加工厂,除了想通过创业使自家致富过上好日子外,她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通过自己创业带动周围更多乡邻脱贫致富。因此在她家的羽毛切片厂招工通知中特别注明“三个优先”:即困难户优先进厂、残疾人优先进厂、女劳力优先进厂。同时,她还要求丈夫必须确保进厂工人家庭能脱贫,必须确保进厂工人家庭有困难随时能拿到钱,必须确保进厂工人节日期间有酒、糖等慰问品、暑期有降温补贴、冬季有取暖补贴。她常对丈夫说:能亏自己,别亏乡亲。大家到我家厂里干的是出体力活,目的就是为了谋一口饭吃,我们能帮一把是一把。现在在她家厂里上班的工人不仅能按时拿到工钱,而且每逢哪位工人有病有灾,她都力所能及给予接济,帮助渡过难关。她本组有位年近六旬的残疾人董经仓孤单一人,生活困难,她每年都接济他近二千元生活费。家住春塘村贫困妇女陶廷兰,丈夫游手好闲,长年在外不顾家,她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艰难,董邦群知道后,及时安排她到自己的厂,不仅付给她较高的工钱,逢年过节还给她家接济近千元,帮助她度过了难关。像这类扶贫济困的好事,董邦群已做了不少。因此,周围乡邻都夸她贤慧、有道德,不仅是一个办企业的好管理,而且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优秀女代表。
董邦群不仅关心自家厂里发展、关心周围乡邻脱贫致富的事,还始终关心镇村发展大计,每逢镇村召集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开座谈会,她再忙都积极参会,并积极献计献策。在她的建议下,镇政府准备整治高塘羽毛加工区排污问题,做大做强羽毛产业集群,不久的将来,“羽毛之乡”的品牌将会打响江淮大地。
(供稿人卢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