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风采

刘同坤:情系三农谋发展 履职尽责当代表

发布日期:2014-12-14 0:0    作者:xksh     来源:人大办公室    阅读: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情系三农谋发展  履职尽责当代表

——记市人大代表刘同坤同志

    “人大代表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塑造代表形象,其次要多想、多走、多听,当好基层群众的传话筒、扩音器,当好依法行政的参谋员、监督员。”这是市人大代表刘同坤同志的心声。刘同坤同志,1962年出生,现任六安市舒城县农业委员会主任,2013年当选市人大代表。他爱岗敬业、勤勉履职、为民解忧、廉洁自律,在履职途中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一、善于学习,提高履职能力

2011年底,刘同坤同志调入农委,担任农委主任。从事农业农村一线工作。在刚调入农委一段时间里,他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对农业工作业务不是很熟,请大家做我的老师,对我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有一些有关“三农”方面政策法规书籍。无论工作有多忙,他都要抽出时间学习,学习中央各项方针和惠农政策,学习各项业务知识。特别是对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省市的农业农村政策,可以说是烂熟于心。

在他的头脑中,从没有作为“农委主任”的优越感,他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专题调研,向工作在一线的农技人员和基层群众学习。他谦虚好学的作风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大家都尊称他为“学习型的农委主任”。两年来,刘同坤同志已从农业农村工作“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上到国家大政方针,下到农村田间地头,基本情况了然于胸,这为他能更好地建言献策、履职尽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情系三农,工作亮点突出

    刘同坤同志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能走上现在的岗位不容易,在任一天就要努力一天、实干一天”。他始终怀着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农业工作中。虽然农业工作千头万绪,但他认真梳理,善于抓住重点,带领全县农业系统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取得了优异成绩。

    粮食生产连创新纪录。舒城人多地少,人均只有七分地,解决吃饭问题一直是舒城农业的基础,抓粮食生产这根弦只能绷紧不能放松。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在稳定全县粮食生产面积基础,重点在提高单产上做文章,着力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为此,在全县启动建设了9个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013年全县粮食总产突破8亿斤。其中在千人桥镇五里桥村开展了袁隆平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攻关项目从2012年开始,三年跨越三个台阶,百亩平均亩产2012年达839.6公斤、2103年达886.1公斤、2014年达932.4公斤,其中2014年超高产田亩产达962.6公斤,连续三年刷新了我国低海拔地区水稻单产新纪录,也创出了安徽省单季稻的单产新纪录。袁隆平院士曾多次亲临生产一线,指导攻关,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县也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农业产业水平稳步提升。“农业要长足发展离不开产业化”,刘同坤同志把发展、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围绕舒城肉禽、羽绒羽毛、粮油、山野菜、茶叶、水产养殖等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充分发挥舒城绿色生态优势,着力打造大别山绿色农产品“窗口”,建立了万亩供肥蔬菜基地,把蔬菜产业作为融入省会经济圈的先锋,目前舒城已成为全省蔬菜生产重点县、省会合肥的“菜篮子”。茶叶产业方面,着力打造“中国名茶之乡”,巩固茶叶基地,繁育和推广“舒茶早”茶树良种,宣传“舒城小兰花”茶叶品牌。今年,“舒城小兰花地标产品”通过专家评审并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不懈努力,舒城县今年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11家、省级2家。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9家,其中省级22家、市级67家、县级90家。年实际完成产值达100亿元,提供直接就业5万人,人均年工资性收入3.5万元 。2012年和2013年,舒城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分别获得了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表彰。

    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刘同坤同志根据中央文件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确定了“大力扶持、规范引导”的工作思路,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并逐步改进原先松散无序运作不规范现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和质量均得到了很大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专业合作社380家,合作社成员17000人,注册资本9亿元,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5个。拥有家庭农场105家,能人大户1200多户。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4.1万亩,流转比例达51%。

    现代农业园区初具规模。刘同坤同志到舒城农委任职后,便多方争取、积极筹划、着力打造舒城桃溪现代农业园区。该现代农业园区起点高、投资大,规划占地4.1万亩,计划总投资9.3亿元。目前,已投资1.2亿元,3100亩的核心示范区基本建成。在核心示范区内63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温室投产运营,5000平方米的科研培训大楼、1500平方米的农产品展销中心正在加快建设,300亩的镀锌钢管大棚已投入使用,80多个蔬菜新品种示范取得成功。这样高标准要求、大规模的投资,开创了舒城县农业建设先河。该园区的建成,将辐射带动舒城县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该园区已被省政府授予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勇于担当,履行代表职责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委和政府,另一头连着基层群众”,刘同坤同志当选市人大代表后,时刻牢记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密切联系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了解掌握群众的问题和建议,积极履行好代表职责。

    深入一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舒城作为省城合肥的近郊,融入省会经济圈一直是舒城县委政府提出的战略思想,蔬菜产业作为融入省会经济圈的农业基础产业,有夺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此,他带领县农科所、菜办等人员到山东寿光、浙江、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到合肥周谷堆蔬菜大市场进行现场调查,走访生产一线的蔬菜大户,与合肥市农委进行多次沟通协调。在他的努力下,蔬菜产业已成为舒城县融入合肥经济圈的重点。合肥市每年新增5000亩供肥蔬菜基地项目落户舒城,在以桃溪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的万亩供肥蔬菜基地项目得到了实施。全县20万菜农因此增加了收入。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是近年来农业工作的一个重点,为了积极稳妥推进这项工作,他经常组织人员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开展调研,召开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座谈会,倾听他们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建议写进调研报告中,并在舒城县人大常委会议上作专题报告。舒城土地流转的成功做法,为上级提供不少有益的经验。前不久国家农业部总农艺师专题来舒城调研土地流转工作,2014年9月,省人大来舒城调研农村土地流转,均给予了好评。

    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困难职工。由于体制等原因,长期以来,舒城县农委下属园艺场、茶场、种子公司等单位职工每月仅能发几百元的微薄生活费,成为我县的特困群体,生存生活条件非常艰辛。经充分调研,他先后顺利完成了春秋场茶场改制,盘活了界河农场、上七河园艺场的资产,完善了种子公司经营机制,使农业三场的职工待遇得到了改善。现在这些困难职工均已做到了老有所养,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组织代表活动,尽心尽力履职。作为市人大代表舒城第二代表小组组长,刘同坤认真履行组长职责,积极组织小组的市人大代表开展活动。组织代表们学习人大方面的法规,针对当前舒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热点问题,组织代表座谈,开展调查研究。为改善小组的活动条件,刘同坤同志克服困难,解决了小组活动地点,并添置了斩新的办公设备,健全了代表活动小组的各项制度。

    刘同坤同志作为市人大代表,他身上闪光的东西还很多,在单位,他是个好领导,身先士卒、团结班子、勤洁廉政,关心干部成长。在家中,是个模范丈夫、优秀父亲,家庭和睦。在亲戚朋友中,他是个尊敬老人的模范,他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在他担任人大代表期间,工作的单位取得了众多荣誉,而他个人却总是把荣耀让给了同事,他始终以强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诺言,做到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他作为一名基层群众的代言人、三农发展的带头人,组织任务的执行人,用群众看得见的业绩,诠释了一个新时期人大代表的风采。(县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