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议案建议 > 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议事原案第40号

发布日期:2013-05-24 0:0    作者:xksh     来源:人大办公室    阅读: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标题:关于加快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议案

提议案人:吴家文、肖波、周万仓、周玲俐、李芳、束永珍、吴为强、梅成友、代则玉、杜月、王孝友、邵华东、张振军

内容:

一、目前我县老年人口居家养老现状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全县百万人口中,老年人口占十六万之多。据抽查统计,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40%以上,全县有67000多人。以万佛湖镇为例,全镇4.1万人口,就有60岁以上老人5870人。其中有1822名空巢老人,528名失能老人,314名高龄老人,436名五保老人,548名特困老人。仅万佛湖街道就有580名老人,需要政府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53人。随着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让老年人享受亲情化的养老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养老方式虽有多种,但是居家养老,对于我国老年人口众多、未富先老来说,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解决当前养老问题最经济、最可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94月,六安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六政〔200918)2010年市财政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2月,安徽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皖政〔2 01120),明确要求各地加快建立完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其中一项任务要“建立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目的就是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的要求,在城市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以社区为依托,普遍建立“养老服务热线”、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等信息沟通求助渠道,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体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服务。为此,六安市政府于2011年六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六政〔201133)。目前,市已成立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初步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通了12343居家养老公益服务热线。

根据上级部署要求,我县于20107月在城关镇鼓楼社区着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为少数困难老人购买了养老服务。但是,由于财政投入的限制,加之我县没有拟定相应政策措施,试点服务内容少、水平低,政府购买服务标准低、覆盖面小,未能取得明显收效,致使此项工作没有在全县社区普遍推开。这与上级要求相距甚远,与我县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由此可见,加快推进我县居家养老服务是大势所趋,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二、加快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结合实际,就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重视,形成多层次共建机制。居家养老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形成一个“政府主导推动、政策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机制,才能持续、有序地推进。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全县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指导性意见,在宏观政策层面做好对居家养老服务业的规划、培育和扶持;健全领导机制,确定主管部门,建立县、乡镇、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网络,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将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树立县、乡镇和社区共建意识,紧密联系实际,科学研究制定县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规划,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全面开展。

()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运营和扶持机制。解决特困、空巢等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必须着力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必须由财政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际出发,根据老年人居住分布、服务需求和个人经济等情况,分别提供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个人购买服务;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把真正符合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纳入到无偿或低偿服务范围,逐步提高人均受益标准额度;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或服务站的投入和运营扶持,使其正常经营,不断扩展服务内容,扩大覆盖面,逐步将居家养老服务从社区延伸到农村。建议将此项工作纳入民生工程,通过财政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慈善基金、社会捐款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用于县、乡镇、街道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对象购买服务,为居家老人安装“一键通”等设施,激励志愿者开展服务工作。

()拓宽社区服务功能,建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依托社区,利用社区现有的老年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整合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或日间老年人照料中心,打破现有的社区“小政府”现状,拓宽服务功能。通过健全社区老年人协会、社区志愿者队伍等,充分利用社区社会化服务资源,进一步完善社区老年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文化教育、权益维护五大服务网络,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登门看望、邻里互助、电话问候、谈心交流、精神关爱、法律咨询、卫生保健等人性化、亲情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激发热情,建立志愿者激励管理机制。整合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低龄老年人、青年大学生、党员干部等组成的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队伍,长期与高龄、空巢、病残等困难老年人结对帮扶。为他们免费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在出行、医疗、康复、维权等方面提供帮助,并逐步实现网络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经常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