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议案建议 > 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关于对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9号建议的答复(教育局)

发布日期:2013-08-02 0:0    作者:xksh     来源:人大办公室    阅读: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程先友、蒋立凡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要求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2012年教育经费投入基本情况

    2012年,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县足额完成了省核定的财政教育投入任务。一是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额用于教育。二是继续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12年共拨付公用经费5625万元。三是加大中小学校校安工程实施力度。全年共投入资金1170万元加固校舍16500平方米,拆除重建6600平方米,校安工程项目任务全部完成。四是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2012年新建公办幼儿园13所,改扩建10所,共投入资金3820万元,超额完成了任务。五是及时做好人员经费的发放工作。及时完成教职工工资(包括离退休、遗属补助等)的打卡发放、医保经费和住房公积金的申报和经费集中汇缴等,全年拨付中小学校人员经费总数为45587万元。

    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正常拨付公用经费、保障正常运转外,将维修资金分配向农村学校倾斜。2012年以来,仅向百神庙中心学校、白马宕中学、周公渡中学、百神庙中心小学、东王庙小学、金桥小学、明德小学、老鸭湖小学等校累计投入各类维修资金达299万元,用于改善学校道路、围墙、运动场等配套设施。

    但农村学校点多面广,各地的发展不均衡,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各位代表在建议中所反映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是存在的。为解决好建议中所述的问题,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我们下一步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完善公用经费支付倾斜政策。2012年,我们明确规定:山区小学学生数为50人以下的学校每校补助2万元;学生数为51-70人的学校每校补助1.5万元;学生数为71人以上的学校按100人补齐。对不足200人的薄弱初中,每校补助5万元。下一步我们准备再倾斜一点,就是凡不足一百学生数的学校一律按100学生数拨付公用经费。

    2、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巩固义务教育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决定2010-2015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今后一段时期内,集中力量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解决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按省教育厅要求,2014年之前我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将基本达标。2013年,我们准备将全县中小学课桌凳列入政府采购预算,督促学校两年内全部更新学生课桌凳。

    3、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教育局出台并重申了多项关于公用经费使用的相关规定,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违规使用教育经费,杜绝不合理、不合情使用教育经费,促使学校将教育经费更多的用于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上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强化留守儿童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下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这个意见,以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得到弥补、儿童快乐生活学习空间得到扩大、学生健康成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为目标,重点为要做好“六项工作”:一要纳入常规,工作常态化,作为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二要工作有位置,留守儿童之家要与教务处、总务处一样,机构常设,专人管理;三要提高管理员待遇,对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员要体现一定的工作量,与绩效挂钩;四要落实责任,上级布置的任务要全部完成;五要形成合力,做到全员育人,全体人员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六要监督检查,纳入督导评估,与工作实绩挂钩。

    三、积极稳妥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解决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每年年初,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教师分学科进行统计,掌握教师的余缺情况。对于缺少教师的学校,每年暑期通过考试的形式面向社会进行招聘补充。近4年来,我县招聘特岗教师实现了常态化。2009—2012年招聘的特岗教师分别是268人、90人、56人、130人。2009——2012年总计招聘教师667人,其中特岗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另外,从2012年开始,我县每年都将招聘教师150人,加大了招聘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力度,逐步缓解了这类小学科教师的紧缺情况。2013年我县计划申报特岗教师150名。在加大教师招聘力度的同时,要求各校立足于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把跨专业的复合型教师人才作为教师培养的目标,从多角度、多渠道解决教师缺编问题。

    教育发展千头万绪,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舒城教育事业的明天将更美好。

    最后,感谢两位代表对我县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