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32号议事原案
标题:关于加快推进我县生态旅游绿三角建设的议事原案
领衔代表:陈 勇
提议案人:代则玉、王孝友、周伶俐、束永珍、吴为强、邵华东、杜 月、李 芳、周万仓
议案全文:
一、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及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把生态建设提高到重要高度。为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发展,中央提出不再搞GDP排名,注重绿色GDP。中央和省还陆续制定了乡村旅游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但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旅游产业不发达,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特别是省会合肥市区常住300多万人口,休闲无去处,大蜀山景区位于市区内,规模小,发展空间有限,巢湖则治理难度大。万佛湖距省会合肥仅80公里,交通便捷,属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乡镇,一直以来被称之为“合肥后花园”,是合肥市及南京、上海等周边城市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县委、县政府对旅游开发历来高度重视,将万佛湖镇提升为副县级乡镇、风景区管理处为副县级单位,目前,已经启动创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正在加快建设万佛湖快速通道、万佛山索道及道路等,县人大还立法出台了万佛湖水资源保护相关规定,实现网箱退出万佛湖养殖。所有这些,都为万佛湖旅游发展提供了先机,打造万佛湖主景区、汤池温泉、万佛山生态旅游绿三角,已成为加快推进我县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问题
1、体制不协调。现有旅游开发管理体制有县旅游局、万佛湖风景区管理处、万佛山、万佛湖景区周边乡镇,各自的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相互的独立性,步调不统一的情况时有出现。
2、规划零散。既有万佛湖旅游规划,又有万佛山旅游规划,周边乡镇总体发展规划也涵盖有旅游发展的内容,全县旅游统筹作用不明显,各自为阵,视野不开阔。
3、营销方式有待改进。旅游营销缺乏激励政策,高票价与景点应有的内涵不相匹配,使之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4、农家乐旅游发展滞后。全县农家乐旅游没有发展推进的规划和意见,万佛湖农家乐旅游都还是停留在低档次、小规模,缺少特色和精品。
三、建议
1、健全体制。以县委、县政府成立“舒城县生态旅游绿三角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能够高效运转的高规格的组织协调机构。
2、制定规划。尽快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全县生态旅游绿三角建设发展规划,以规划统筹绿三角的发展。
3、突出重点。万佛湖镇位于万佛湖生态旅游开发的核心区域,已经获批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副县级乡镇,应以此为契机,按照镇级市的标准,将万佛湖镇打造成为万佛湖生态旅游绿三角的核心镇,并配套相关政策,在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
4、加快道路交通连线建设。打通生态旅游绿三角大通道,串连全县景区景点,2014年要完成正在建设中的317省道升级改造、九曹路改道工程,规划并争取万佛湖直通六安的旅游快速通道立项建设,尽快实施环湖东路、环湖西路建设,全线贯通环湖道路,加快沿湖景点建设,打造全县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万佛湖景区观景不游湖,景点绕环路,周边景点遍布,形成众星捧月的大景区格局。
5、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通过教育布局调整或合作办学等形式,创办县戏曲艺术学校,传承万佛湖龙文化、周瑜等历史名人文化、梁祝文化,集黄梅戏、庐剧等地方特色戏曲教学、表演及旅游人才培训于一体。
6、统筹推进生态旅游开发。充分利用万佛湖丰富、优良的生态资源,开发荷花堰风情园、梅岭生态农林休闲观光园、万佛湖生态养老文化产业园,加强杭埠河生态保护,建立杭埠河、杭北干渠沿线景观带,加大汤池温泉、万佛山AAAA景区开发建设力度,辐射带动阙店、五显、高峰等周边乡镇生态旅游开发,实现万佛湖生态旅游绿三角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