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34号议事原案
标题:关于农村垃圾处理的议事原案
领衔代表:周万仓
提议案人:吴家文、代则玉、王孝友、周伶俐、束永珍、吴为强、陈 勇、邵华东、杜 月、李 芳
议案全文: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垃圾处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集镇所在地和少数村庄的垃圾,在当地乡镇的努力下,被收集后运到当地政府建设的垃圾堆放场。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仍处于乱倾倒状态,垃圾一般散落于公路边、河边、村边、池塘边,严重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健康,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农村垃圾处理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县、乡、村三级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走户分类装袋,村收集、乡镇中转、县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
二、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发放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宣传垃圾收集、集中处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切实转变广大农民的卫生观念,让农民真正了解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好处,逐步提高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为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落实运作模式。农村垃圾处理按照县、乡、村、组(户)联动,分级负责的要求,建立“五个一”的标准,做到“五个统一”。即有一个稳定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有一支适应工作要求的保洁队伍,有一套严格的督查、奖惩措施,有一套必备的环境卫生管理的基础设施。
1、户分类与集中。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农户应将稻草、动物粪便等可以利用的有机物返田,并将垃圾分类后袋装,集中堆放在垃圾堆放点。
2、村收集。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村组建设固定的垃圾池。由保洁员把农户和公共场所的垃圾集中清运至附近的垃圾池。
3、乡镇转运。每个乡镇建设一个以上垃圾集中转运站,负责运往县垃圾处理场。
4、县定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建立农村垃圾处理资金投入机制。县、乡镇财政要加大投入,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村组建设固定的垃圾池,建设乡镇垃圾周转站,购买垃圾装运机械,落实垃圾运转费用和保洁人员报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