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0年全县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意见的报告
关于2010年全县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意见的报告
——2010年8月20日在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吴永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常委会议报告今年上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意见,请予审议。
今年上半年,全县上下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面完成年度经济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2.8%,同比增长14.9%。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6.71亿元,同比增长4.6%;二产实现增加值18.34亿元,同比增长24.3% ;三产实现增加值15.94亿元,同比增长8.7%。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经济增长较快,规模工业增势突出。全县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0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增加值21.8亿元,同比增长33%。一是规模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新增企业拉动作用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29985万元,同比增长49%。其中新增企业实现产值34396万元,拉动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1.2 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8%。二是多数行业产值增势突出。全县23个行业中有22个行业产值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印刷业、金属制造业增速超100%,羽绒、羽毛产业增幅均超过50%。三是骨干企业强力支撑。截至6月底,全县规模企业已发展到150家,比去年净增23家,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全县规模企业中,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户,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达21户。四是工业项目建设进展较好。通过“工业学霍山现场会”的成功召开,推动了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新投产企业达产达效。如:9324军工、汇联汽车轮毂、三乐童车产业园一期、友勇高淀粉糖浆等。
2、农业经济保持稳定,现代农业有序发展。一是夏季粮油获得丰收。全县夏季粮食播种面积8638公顷,同比增长3.7%;总产42246吨,同比增长4.6%。其中小麦播种面积6988公顷,总产37311吨。油菜籽播种面积达19186公顷,增长7.4%;总产量34208吨,增长2.55%。受春季极端恶劣天气影响,油菜籽亩产118公斤,同比下降4.5%。二是蔬菜、茶叶减产增收。受去冬今春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前期蔬菜产量较去年偏低,后期产量增长明显。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11.8万亩,同比增长3%,产量16.6万吨,同比下降2.6%,蔬菜市场价格同比增长10%以上,个别品种增长50%以上。春茶总产1400吨,较去年略有减产,预计产值1亿元,较去年增加10%左右。其中名优茶产量600吨,均价120元/公斤,价格同比增长30%。三是在地作物长势良好。全县种植春夏播作物92万亩,其中早稻13万亩,一季稻44万亩,与上年水平接近。四是养殖业平稳增长。全县出栏生猪108275头,增长4.6%;存栏115695头,下降0.4%。家禽出栏937万只,增长1.6%;存栏525万只,增长3.1%;禽蛋产量10577吨,增长4.9%。肉类总产量24677吨,增长3.3%。水产品产量14019吨,增长7.6%。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6374万元,同比增长33.2%。一是城镇投资扮演主角。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5633万元,同比增长39.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69万元,同比下降78.7%,房地产开发投资29372万元,同比增长34.3%。二是二、三产业投资增幅快。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8167万元,同比增长44.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8352万元,同比增长28.3%。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39个,合同总投资规模47.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1亿元,到位资金比上年同期增长82.7%,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59.8%。
4、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增加。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约117.9亿元,比年初增加约15.4亿元,同比增长19.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约60.5亿元,比年初增加约10.8亿元,同比增长29.8%。上半年财政收入32156万元,同比增长24.4%,占年预算的57.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财政支出66616万元,同比增长17.2%。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311元,同比增长53.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16元,同比增长15.5%。
5、城乡消费稳中有升,旅游经济渐入佳境。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亿元,同比增长19.2%。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4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7个百分点。上半年共接待游客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8亿元,分别增长13.5%和23.2%。
6、民生工程继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由原来的每月170元调整到每月21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不断提高,县内住院综合报销比例由48.3%提高到53.5%,县外住院综合报销比例由36.1%提高到41.8%。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596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3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培训2026人,免费职业介绍600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有序开展,1-6月份征收各项社保基金5489万元。
二、促进发展的突出工作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一方面注重抓好当年的发展,另一方面十分重视舒城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1、突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高规格的领导小组,为全县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注重规划引领。聘请合工大经济研究所编制了《舒城县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于四月初经县政府十五届第二十次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并正式出台。三是加大工作力度。组建了县皖江办,在县委办三楼集中办公,办公室制定工作计划,细化目标责任,对工作的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到项目,并加强调度。此外,县委、县政府正在努力打造“飞地经济”,并在抓紧县经济开发区扩区划园工作。
2、突出对上争取项目工作。一是积极对上争取资金。上半年仅发改委渠道已下达各类项目资金计划6590多万元。同时,争取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21个,总投资73.14亿元,这将有利于解决土地问题。二是提前半年完成市下达的项目谋划任务。年初,市下达我县新谋划项目任务为300亿元,我们围绕现有产业基础,结合“一圈一带”建设,在延伸产业链和重大项目上下功夫,集中谋划储备和实施好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国家重点支持的重大项目。上半年新增谋划项目67个、总投资规模318.41亿元,其中1-10亿元以上项目29个、总投资达87.13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达216亿元,提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全年谋划任务。三是加强重大项目的争取和推进。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亲自率领下,争取合安城际铁路规划走向问题,取得了有利于舒城的重大进展;完成了杭埠工业园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的各项报批工作;加快了一期工程总投资40亿元的国电舒城电厂项目前期工作的速度,该项目不仅是安徽省与中央企业合作的签约项目,而且已被省能源局列入省“十二五”能源规划之中,规划到2014年建成投产发电,并力争提前,现在国电集团正在安徽组建成立分公司,下步将集中力量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路条” ;总投资42亿元的晓天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目前亦已委托杭州勘察设计院编制项目选点规划。四是继续争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金融合作。县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十二五”规划合作协议;已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与省政府合作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新一轮合作的资金额度1亿元;另争取到开行的其它贷款共2500万元。
3、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继续大力实施四个“三年规划提升行动”。在工业经济上, 继续推行县领导联系骨干工业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制度,打造以县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杭埠工业园、城关七星工业园为两翼,以干汊河、棠树、千人桥、舒茶、南港和桃溪等6个特色工业集中区为补充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在县城重点工程建设上,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式启动。组织了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景观风貌2个专题研究。完成了2.5平方公里《南溪河景观风貌规划》;完成了城区舒岳路至龙津大道段4公里杭北干渠北岸及相邻城市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组织了梅河路商业街城市设计;县城近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85%。在旅游发展上,完成了汤池镇和山七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万佛湖环湖东路景观大道已经动工,杭埠-万佛湖旅游快速通道完成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万佛湖滨湖公园项目完成规划评审。万佛湖被省列入上海世博会12条旅游线路之一,是六安市唯一一家被列入世博线路的景区。在农业发展上,在柏林乡建立了一个万亩中单晚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在百神庙镇建立了一个万亩双季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打造舒丰蔬菜、万佛湖渔业两个“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桃溪现代农业示范区;启动建设柏林庄苑现代农业园区;建成22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实施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上半年新造油茶林面积15000亩;稳步实施27个村整村推进工程,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开展“三资”代理服务,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此外,加快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一些项目相继开工。
4、突出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努力营造投资放心、办事顺心、生活舒心的发展环境。全县成立22个服务组,对外来项目实行全程代理服务。重点项目由主要领导亲自协调,相关手续由服务组全程代办。全面推行“两集中三到位”工作,所有行政审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充分利用“发展环境千人评”活动成果,今年安排对45个部门的144个股室、32个公共服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评议,对评议落后的单位负责人实行末位淘汰。
5、突出节能减排工作。调整充实了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设在发改委,减排办公室设在环保局。出台了《舒城县2010年节能工作实施意见》,分解了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以“节能宣传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节能氛围;狠抓工业节能降耗等关键环节,推进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商业等重点领域节能。全县上半年未新上高耗能项目,且先后关闭了5家砖瓦窑企业,提前关停了昌龙水泥十万吨立窑水泥生产线。
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工业企业面临制约。一是受土地资源供应不足和国家加大对建设用地的监控力度的双重影响,建设用地需求和实际供应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制约了我县工业性投入。二是企业融资难以及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两项资金的增加,使得企业资金不足尤为突出。三是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成本压力增大。四是用工缺口较大,普遍存在于服装加工、童车制造、羽绒羽毛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特别是一些新企业。
2、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待优化。招商引资总体规模偏小,项目不多不大,而且资金到位率不高,有的项目工程进度不快,建设周期较长。在项目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今年一年要完成前四年任务指标的总和。到年底,要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10.94%,降至0.8389吨标煤,其中:一产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以上、二产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6%以上、三产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以上。淘汰落后产能10万吨;淘汰关闭砖瓦窑企业13家;18家重点能耗企业实现节能15200吨标煤;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项目5个,完成投资3000万元。因此,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四、下半年经济工作意见
1、继续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一是加快做好规划编制,尽快完成示范区建设各项规划,该报批的报批,该实施的实施。二是注重对上衔接、争取。要与省、市衔接专项规划,力争有舒城内容。同时要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还要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出台的40条示范区建设配套政策以及省直各部门和市政府制订的配套政策和相关办法,积极对接。三是健全推进工作机制。充实工作力量,明确工作职责,加大督查、调度的力度。四是加大招商力度。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是招商引资。要加强项目组织协调,认真研究政策,结合我县优势和特点,充实调整项目库,做到洽谈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要改善招商环境,全面实施产业链招商。要抢抓承接产业转移招商的难得机遇,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
2、大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工业跨越发展。一要加强工业项目的引进,加大工业投入力度。二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着力做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要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培育以羽毛羽绒为主要特色的轻工产业集群以及以童车童床和变形拖拉机为主的制造业集群。三要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融资平台建设,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同时加大土地置换和开发整理,多方增加建设用地指标;还要对重点行业特别是因国家环保、产业政策门槛提高而受影响的行业,从资金和政策上引导其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创新变“压力”为“竞争力”。
3、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抓好水稻、蔬菜、茶叶、油茶、板栗、畜禽、水产等基地建设,加快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和加工能力。二是开拓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舒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三是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卫生、医疗等领域的投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4、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经济发展平台。城镇建设要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按时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任务,全面完成南溪河景观规划、杭北干渠景观规划、梅河路商业街城市设计等控制性规划后期工作。指导乡镇全面完成总体规划修编任务,组织编制近期建设计划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
5、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治理力度。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工业污染源监控力度,控制农业污染。三是发展清洁型工业,做到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产清洁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
6、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切实搞好“十二五”规划编制。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县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的影响,提高防范意识,早预警、早防范,提高应对能力,并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做好对规模工业、招商引资、项目投资、财政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预测调度以及经济信息的传递,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导向,要把握好目标导向,要把握好政策导向,要把握好改革导向,做到有深度、有新意、有连续性、有可操作性,按时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后几个月,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围绕既定的发展目标,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