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料汇编

关于全县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1-09-23 0:0    作者:xksh     来源:人大办公室    阅读: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关于全县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2011年9月23日在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常委会议报告今年上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通胀压力加大的形势,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招商引资主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积极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政策和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建设等机遇,继续实施工业经济三年提升行动、县城重点工程建设三年实施计划、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农业发展三年振兴行动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面完成年度经济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7.5%,同比增长11.4%。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7.8亿元,同比增长3%;二产实现增加值23.9亿元,同比增长18.6% ;三产实现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长6.7%。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工业经济增长较快,规模工业增势突出。按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划分新标准,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5家。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9.4亿元,同比增长55.2%;实现增加值1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7.4%,同比增长20.7%,高于全省增幅0.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52%;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4.8亿元、利税总额3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8%和47.8%;累计实现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8家,比上年净增11家。全县20个主要工业行业全部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速超过90%,分别增长195%、166.7%、122.3%、109.5%、95%。
      2、农业经济保持稳定,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农业8.1亿元,增长1.9%;林业1.5亿元,增长6.8%;牧业4.4亿元,增长0.6%;渔业0.8亿元,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0.9亿元,增长16.8%。全县夏收粮食播种面积9582公顷、增长10.9%,总产43129吨、增长2.1%;油菜播种面积18568公顷、下降3.2%,单产122公斤、增长2.8%,总产34020吨、下降0.5%;完成油茶新造林3.58万亩,占全县造林总面积的92.1%。截止6月底,全县出栏生猪105019头、下降3%,存栏111239头、下降3.8%;全县家禽出栏938万只、增长0.1%,存栏528万只、增长0.6%。累计实现肉类总产量24756吨、增长0.3%;水产品产量14959吨、同比增长6.7%。
      3、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投资增势保持强劲。上半年全县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48个,合同总投资规模76.2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7.7亿元。到位资金比上年同期增长148.9%,完成年度计划的83.8%,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85.3%。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0.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5.5%,同比增长35.9%,高于全省增幅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5.7亿元,同比增长29.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3亿元,同比增长43.7%;农村项目投资0.6亿元,同比增长53%。从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7亿元,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44.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27.7%。
      4、财政收入提速增长,金融信贷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4.2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0.6%,同比增长31.9%,占年预算的60.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31.2%,增幅提高0.9个百分点。全部财政支出10.02亿元,同比增长50.5%,占年预算的73.6%,财政支出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8.3个百分点。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48.1亿元,比年初增加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6%;各项贷款81.9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5%。贷款增幅超过存款增幅9.9个百分点,银行存贷比达55.3%。
      5、外贸出口形势较好,消费市场持续兴旺。上半年全县进出口总额2922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3.5%,同比增长39.8%。其中:出口2908万美元,同比增长39.6%;全县利用境外资金1225万美元,同比增长212.5%。上半年适逢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居民购买力明显提高,消费市场购销两旺,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7.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1.2%,同比增长17.3%。城镇市场增势强劲,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13亿元,同比增长32.5%,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2%上升为今年的57.3%。旅游市场良好,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2亿元,分别增长13%和15%。房地产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县城房地产批准预售面积8.9万平方米,商品房备案721套。
      6、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实施33项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农村医疗、公共卫生、义务教育、水利、供电、通讯、文化、体育、新能源、技术培训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再就业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821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7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97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53%和4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有序开展,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719人、18899人、32211人、26590人和20763人,征收入库养老保险费6708万元、失业保险费268万元、医疗保险费2570万元、工伤保险费131万元、生育保险费113万元;全面推进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7%。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88元,同比增长23.7%。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4906元,同比增长11.8%。
      上半年,县发改委作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的综合管理部门,突出规划实施、“圈带”建设、谋划发展、项目争取等工作重点,努力履职尽责,当好参谋。一是认真组织规划实施。年初,我委编制的《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向县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报告,获得审议通过。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委严格按照规划的发展思路和要求,积极推进规划启动实施,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开好头、起好步。二是全面推进“圈带”建设。认真组织学习示范区规划、《合肥经济圈城市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合肥经济圈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各项政策规定,充分研究分析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以及经济圈内城市的产业结构,认清我县的优势和劣势,推动优势发展、配套发展、错位发展,增强承接和对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制定出“一圈一带”建设年度目标任务,按月调度县城、县经济开发区、杭埠开发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以及招商引资情况,以推动我县“一圈一带”建设更好的发展。三是密切关注发展走势。密切跟踪国家的政策动向,充分研判大势,研究政策,增强工作前瞻性,把握国家宏观政策与舒城实际的结合点,主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同时做好经济运行的分析和预测,及时提供月度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对十强企业和县经济开发区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及早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做好决策服务。四是项目工作常抓不懈。上半年争取各类项目资金7858.66万元。坚持按月调度省861、市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全县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14个,总投资184.31亿元,1-6月份完成投资7.4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5%;列入市3000万元以上重点调度项目77个,总投资316.38亿元,1-6月份完成投资22.6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6.6%;五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共争取项目162个,批准总投资140333万元,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6614万元。上半年共谋划3000万元以上项目132个、总投资420.4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57%。五是扩权强镇深入推进。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和管理同步加强,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继续深入推进首批省级扩权强镇试点镇——杭埠镇加快发展的同时,今年我委又申报了千人桥镇和棠树乡两个乡镇作为市级扩权强镇试点乡镇,严把申报、复审等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最终促使两个乡镇成功列入市级扩权强镇试点乡镇。
      当前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但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的现状仍未得到改观,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运行压力加大。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3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推高;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产业不够大,产业层次不够高,支柱性产业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二是要素瓶颈制约突出。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停办,土地指标制约愈加明显;劳动力持续紧缺,服装加工、童车制造、羽绒羽毛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三是信贷融资难度加大。今年央行已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高位,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56%,市场资金供应日趋紧张,融资压力值得关注。四是物价水平持续走高。上半年,粮食、猪肉等日常居民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及生活困难群体生活压力增大。五是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县城、园区等主要发展平台仍需加快建设步伐,公共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才能营造出投资放心、办事顺心、生活舒心的发展环境。
      二、下半年经济工作意见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受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后整体回暖、北非局势动荡、日本海啸地震及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2011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相较去年整体走势仍维持着上涨态势。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发展中国家紧缩货币政策,全球金融领域的风险尚未消除。从国内经济运行来看,上半年国家实行主动调控,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全国GDP同比增长9.6%,较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CPI同比上涨5.4%,较去年同期扩大2.8个百分点,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考虑控制通胀仍为今年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从紧趋势仍将持续,经济增长将适度放缓。但总体看,国际国内经济基本面仍在转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会变,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等政策叠加,也给我县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全县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将会持续。
      下半年,我们将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新动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关注我县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主动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分析以及经济信息的传递,努力寻找发展机遇,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抓住区域政策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一要认真落实省支持革命老区建设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明确职责,强化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挖掘政策潜力,放大政策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运用好、落实好政策。二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40条示范区建设配套政策以及国家部委和省直各部门的配套政策和相关办法,积极对接,加快实施皖江示范区规划;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产业招商、挑商选资与招大引强,充分考虑我县土地、环评、节能等要素影响,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快承接发展一批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加快县经济开发区、杭埠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扩容升级步伐,打造我县产业承接主平台。三要积极主动融入合肥经济圈。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推动与合肥同城化,建设合肥的卫星城、安徽的北戴河、长三角的后花园;积极推动杭埠、桃溪与合肥的滨湖、肥西无缝对接;落实合肥经济圈淮南会会商成果,加快与合肥经济圈城市在相关重点领域合作。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工业跨越发展。一要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规模企业。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大力振兴食品加工业,加速壮大羽绒、羽毛与服装加工业,积极发展童车童床、机械零配件制造、印刷包装、新型建材等产业,使集群产业、规模企业成为引领和支撑县域工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二要关注企业运行质量。高度重视企业产品销售,搭建名优产品销售平台,做好产销衔接;加大对企业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需求的分析和应对,多层次、多渠道地推进银企合作,形成政、银、企合作对接长效机制;对重点行业特别是因国家环保、产业政策门槛提高而受影响的行业,引导其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创新变“压力”为“竞争力”。三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坚持对重点企业的帮扶制度,保持政企联系常态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两集中三到位”;进一步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严控建设用地指标,严格产业政策,推进节约集约土地;全面清理涉企不合理收费,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3、继续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要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加快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和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进一步做好小麦夏收和秋种工作,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做好全县油茶低产林改造规划设计,确保完成2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紧抓国家加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投入力度机遇,加快我县畜禽、水产等养殖业发展。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构建我县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二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新一轮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安全饮水条件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危桥改造、农村清洁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要落实促进农民增收政策。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拓展非农产业就业容量和增收渠道,有效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扶持返乡创业行动;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做好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4、积极扩大内外消费,切实搞活商贸旅游。一要继续扩大消费需求。加大家电、摩托车、农机、建材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落实力度,大力挖掘城乡消费潜力。推进城市商贸“双百”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进一步繁荣农村商贸业。二要加快旅游业发展。重点打造万佛湖旅游品牌,积极培育和发展旅游市场,创造良好的旅游新形象。围绕“山、水、泉、城”独特的资源、生态和人文优势进行深度开发,推出生态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三要积极促进对外贸易。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以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为目标,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对外辐射能力。加强对外贸易,加大优势产品出口,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口基地。
      5、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完善城镇承载功能。一要持续抓好中央投资项目争取。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确保项目申报和争取力度不减,力争下半年继续获得较大份额的国家资金支持;同时,切实做好明年项目的申报,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二要加大项目调度和谋划力度。重点抓好省“861”行动计划和市3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建设管理,切实落实项目工作管理机制,健全重点项目督查制,完善项目调度制,抓开工、促在建、保投产、见效益;同时,围绕 “十二五”规划发展重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加快谋划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加强前期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增强发展后劲。三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建设品位,加快实施城区综合建设项目、梅河中路改造、万佛湖快速通道绕城段项目建设、经济开发区统拆统建基础设施建设、杭埠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舒城皖江汽车科技产业园、舒茶工业集中区一期工程、万佛湖旅游重点工程以及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等九大重点工程,提高人居和经济承载力;加大对重点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导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做大做强;进一步抓好县城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6、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一要保障民生持续改善。加强对33项民生工程管理调度,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工程实施进度和建设质量;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公共服务,深化医药卫生、文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认真抓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稳定市场物价,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二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和调度,开展广泛的节能宣传,推动全社会节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工业污染源监控力度,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控制农业污染;发展清洁型工业,做到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产清洁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三要全面推进各项事业。调整优化教育布局,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市场监管,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大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后几个月,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围绕既定的发展目标,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