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料汇编

关于《舒城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4-02-28 0:0    作者:xksh     来源:人大办公室    阅读: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关于《舒城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

编制情况的报告

——2014228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县环保局局长   吕美能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县人大常委会作《舒城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编制规划的背景及任务由来

舒城县于2003年开始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程,2004年通过舒城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并正式启动舒城生态县创建工作, 2012年通过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考核验收并获命名。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满足新的发展形势和环保要求,巩固舒城县现有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建设成果、加快舒城县域生态建设并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舒城县人民政府决定委托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舒城县“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需要开展的各类生态工程建设,用于指导全县生态创建工作,确保2014年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省环科院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征求了我县多部门的意见,进行了完善,2013126日《规划》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二、编制规划目的

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舒城生态县建设面临的形势和艰巨任务;立足现实基础,着眼未来发展,系统构建完善生态县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领域;结合舒城实际,有针对性制定舒城建设的保障措施,使生态县建设有组织、有领导、有重点、有秩序的深入开展。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安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六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舒城县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县直单位“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

四、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舒城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导向,围绕舒城县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组织地开展生态经济、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实现县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实现经济总量扩张、产业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基本建成与长三角有机融合、生态系统良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合肥卫星城市,最终构建生态舒城、活力舒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相结合;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指标导向,分步实施;前瞻性,可操作性;政府调控,公众参与。

(三)规划范围。舒城县全境,包括21个乡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国土总面积达2092km2

(四)规划时限。规划期限为2013年-2020年,以2012年为规划基准年,生态县建设将分两个阶段:20132014:生态县全面建设与改善阶段(近期,以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20152020:生态县建设的提高与巩固阶段(中远期,以国家生态文明县为目标)

(五)规划目标。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挥自身的资源、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生态县建设的现有成果,加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工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全县经济增长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建立起高效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低碳环保和高新工业、生态型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健康环保、绿色低碳产品生产为重点,以循环发展为特色的经济结构,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积极弘扬现代生态文化,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到2020年,全县实现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宜居、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县域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六)生态县建设指标与达标状况: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文件和安徽省环境保护厅2009年《安徽省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考核验收及管理办法(试行)》均将生态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部分,国家级考核指标22项(连同细项27项)。

从目前分析,在27项(国家指标细项)中,已经有14项达到国家标准,占51.9%,它们分别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单位GDP能耗、森林覆盖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山区及丘陵区)、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化学需氧量(COD)及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11项较容易达到国家标准,占40.7%,其中经济发展类3项,生态环境保护类7项,社会发展类1项,它们是: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无量纲)、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秸秆综合利用率、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另外2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有一定难度,占7.4%,它们分别是:工业用水重复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五、生态功能区划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进行舒城县生态功能区划,根据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并在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下,对全县划分生态功能区。对区划原则、区划方法进行了详细解析。总体区划方案将舒城县划分为:东北部平原圩畈集约生态产业与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功能区中部丘岗水土保持与水源保护生态功能区;西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方向,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保护建设目标。

六、强化五大体系建设

(一)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1.生态农业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间的发展重点任务,制定了生态农业体系建设规划,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等方面提出了规划。

2.生态林业体系建设规划。结合全县林业发展现状及思路,明确了生态林业建设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间的发展任务及重点,将全县划分为四块区域(即东北部圩畈地区、中部低山丘陵地区、西南部山区以及万佛山自然保护区)并明确提出了各个区域的主要发展任务和重点工作,确保全县生态林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3.生态工业体系建设规划。针对舒城县工业基础及现状,提出了规划期间生态工业建设的建设目标,明确生态工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即: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壮大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依托县经济开发区、杭埠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和各乡镇工业集中区等发展平台,实现制造加工进园区、农副产品建基地、商贸流通拓市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童车童床、汽车零配件、电子科技等主导产业,把“金三角”区域建设成为合肥优势产业配套加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示范、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三大基地”。

4.生态旅游业体系建设规划。

将“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历史文化为内涵,生态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作为舒城县生态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重点强化①以“一座旅游中心城,一个综合旅游圈,两大旅游经济带,四大旅游板块”的“1124”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②多层次的第二居住地体系建设;③完善化的旅游产业体系建设。确保合肥经济圈的核心旅游目的地的形成,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首选的旅游目的地。

(二)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建设

重点对环境污染控制体系、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体系、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体系、自然生态保育体系等,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明确了各环境要素的环境污染防治、能源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保护规划、生态保育区培育、环境执法监管等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保障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县域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生态舒城的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三)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重点对城镇生态人居建设、生态乡镇建设、绿色社区和生态村建设分别制定了规划的建设内容和重点要求,对县域人居环境绿化建设、景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建设等均明确了具体的任务和措施,确保到201480%的乡镇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

(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通过梳理舒城县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现代文化资源等,结合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规划期间生态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重点从保护利用舒城历史文化(包括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化产业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舒城县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框架和要点,确保舒城生态文化系统的有效构建。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体系建设

规划从可持续发展决策机制、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生态安全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相关环保法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制定了规划期间目标和具体措施,确保形成与“生态舒城、活力舒城”、“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

七、重点工程及效益分析

(一)生态县建设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重点项目分为经济发展类建设项目50大项,生态环境保护类建设项目76大项,社会进步类建设项目39大项,合计165工程,共需要投资约350亿元

(二)建设经费来源。建设经费采取多渠道筹措,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情况,分为财政投入、企业自筹、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等筹资渠道办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与环境补偿机制,重点用于生态县建设。

(三)效益分析。规划项目实施后,通过采取对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产业链条拓展、生态农业开发、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整治和污染防治措施,全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保护,城市品位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高,将会推动全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

八、保障措施

舒城生态县建设涉及到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必须具备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和支持措施,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实到位。因此,规划对法制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技术保障、社会保障、监督能力保障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保障生态县建设有规划、有步骤、有组织、有努力、有秩序地顺利开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是全县生态建设的总蓝图和纲领。经过多方努力,《舒城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已编制完成。今天,提请各位领导对《规划》方案进行审议。我们将严格按照今天审议要求,认真修改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发挥规划在生态县建设中的引领作用!